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南北朝
颜之仪北周 523 — 5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3—591 【介绍】: 北周琅邪临沂人字子升
颜之推兄。
幼颖悟,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
初仕,梁亡,随例北迁长安
北周明帝以为麟趾学士、司书上士
武帝选使侍读太子
宣帝时,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
数犯颜诤谏。
宣帝死,刘昉等矫诏以杨坚(隋文帝)为丞相之仪拒不连署。
忌其威望,不敢加害,出为西疆郡守
隋代周,拜集州刺史
旋致仕还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于翼北周 ? — 5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3 【介绍】: 北周河南洛阳人字文若
于谨子,字文泰婿。
西魏时,官至骠骑大将军
北周孝闵帝立,出为渭州刺史,有政绩。
明帝死,与宇文护同受遗诏辅立武帝,累迁大将军,总中外宿卫兵事。
宇文护忌之,转为小司徒
武帝所杀,出为安随等六州五防诸军事安州总管
率军攻北齐
静帝大象初,除幽定七州六镇诸军事幽州总管
杨坚执政相州总管尉迟迥起兵反杨坚,以书招
执其使送
败死,北周亡,入,拜太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雅北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阐熙新固人字度容
少沈毅,有胆勇,善骑射
西魏时宇文泰闻其名,召入军,累有战功,除都督,封居庸县
宇文泰征战,预擒窦泰
沙苑之役,以功进爵为伯,迁大都督、延夏两州刺史,加车骑大将军
北周明帝初,除汾州刺史,励精为治,人庶悦服。
武帝保定初,复为夏州刺史,卒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慧命北周 531 — 5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1—568 【介绍】: 北周僧。
本姓郭太原晋阳人
少习儒业,年十五出家。
仙城山善光寺讲经,以习禅名。
后至河北慧思等师,尽祛所滞,复返仙城弘扬所学。
有《大乘义章》等。
全后周文·卷二十二
慧命俗姓郭太原晋阳人,住河阳城山善光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姓郭氏太原晋阳人
徵士琦之裔也。
徙居湘州长沙郡
天姿秀拔。
身有光影。
夙依珍阇黎为童子。
珍者位地人也。
然能入其室。
则必有以也。
年十五习诵法花经。
踰兼旬即覆述。
无遗误。
既薙落。
每以花严致修證。
行方等普贤等忏法。
后从恩光先路二禅师
咨询定业。
先是道士孟寿。
久栖仙城山
一日睹其地有神祇。
严卫盛甚。
登岩以望。
则又见梵侣群拥。
顷之至。
寿趋礼谒。
因悉舍为善光寺。
供给殷缛。
学者骈集。
晚开维摩经于州治。
而归乡里焉。
法音禅师者。
王氏子。
同郡祁人也。
少但事果愿寺能禅师
才数旬。
顾又遍历江南河北
以袪所滞。
至遇思邈二师而后已。
因留仙城者五稔。
一日𢹂手行松林间
笑曰。
此两处诚可终焉。
闻者莫之寤。
天和三年十二月五日
以疾终于善光寺。
十七日音亦终于果愿寺。
然皆精爽不昧。
面西念佛。
奇香异乐。
或闻有唱善哉声。
音俱年三十有八。
尤善辞章。
著大品义章融心论还源镜行路难详玄赋等。
文行世。
而菩萨戒弟子。
济北戴逵贻书请教。
摛藻答之。
文多皆不录。
沙门慧晓姓傅。
心学明畅。
其材殆亚于
游齐住灵岩寺数十年。
人初不以为异也。
间尝以乡里之戚。
谒山
令以他客辞不遽接。
晓作释子赋以见意而去之。
名由是显。
遗言搆甓坟。
俾弟子信士郑子文立碑。
释慧命
姓郭
太原晋阳人
徵士郭琦之后也。
梁大通五年辛亥之岁。
生于湘州长沙郡
天挺英姿秀拔群表。
虽居绮年人多倾异。
觉梦之际光触其身。
明悟条序深有殊致。
时湘部名僧相谓曰。
阇梨
位地难测。
然入如来室者。
慧命矣。
故自结发日新开裕。
八岁能诗书。
体貌凝远。
识者知非常器。
然而锐精听习妙入深义。
故使理超文外照出机前。
智不惊愚贞无绝俗。
道亲物疏。
州闾赞重。
年十五诵法华经。
两旬有半一部都了。
寻事剃落学无常师。
专行方等普贤等忏。
讨据华严以致明道。
行自襄沔。
闻恩光先路二大禅师千里来仪投心者众。
乃往从之。
后游仙城山
即古松仙之本地也。
先有道士孟寿者。
幽栖积岁祈心返正必果所愿。
舍所居馆充建寺塔。
未至山夕。
寿忽恍焉如梦。
大见神祇严卫馆侧。
至觉惊喜登岩怅望。
遂睹梵旅盈林。
至也。
趋而礼谒。
即舍所住为善光寺焉。
供事骈罗众侣咸会。
于州治讲维摩经。
大乘驾御之津。
入道乘玄之迹。
禅智所指罔弗倒戈。
既满九旬便辞四部。
衣钵随从还返故林。
法音禅师者。
同郡祁人
本姓王氏
不言知已。
两遂得朋。
同就长沙果愿寺能禅师
修学心定。
未结数旬法门开发咨质迟疑。
乃惟反启。
惧失正理通访德人。
故首自江南终于河北
遇思邈两师方祛所滞。
后俱还仙城。
仅得五稔预知亡日。
乃携音手于松林相顾笑曰。
即斯两处便可终焉。
侍者初闻未之悟也。
不盈旬望同时遇疾。
周天和三年十一月五日精爽不谬。
正坐跏趺面西念佛。
咸睹佛来合掌而卒。
同众有梦天人下地幢幡照日。
又闻房宇唱善哉者。
奇香异乐闻熏非一。
音以其月十七日
亦坐本处。
所现瑞相颇亦同伦。
音两贤。
俱年三十有八矣。
即于树下搆甓成坟。
有弟子清信士郑子文。
立碑于寺。
门人慧朗。
祖传业不坠禅风。
化行安沔道明随世。
慧思定业是同。
赞激衡楚词采高掞。
寔过之。
深味禅心慧声遐被。
著大品义章融心论还原镜行路难详玄赋。
通述佛理。
识者咸诵文或隐逸未喻于时。
有注解者。
世宗为贵。
自居山舍学徒腾聚名溢南北。
有菩萨戒弟子济北戴逵
学声早被名高列国。
乃贻书于曰。
窃以。
渭清泾浊。
共混朝宗之源。
松长箭短。
同秉坚贞之质。
幸预含灵五常理宜范围三教。
是以阙里儒童。
阐礼经于洙济。
苦县迦叶。
迁妙道于流沙。
虽牢笼二仪。
盖限兹一世。
岂如兴法轮于鹿苑
荡妄想于鹫山。
半满既陈权实斯显。
诚教有浅深人无内外。
禅师德声远振。
行高物表。
摄受四依。
因牧羊而成诵。
负笈千里。
历龙宫而包括。
内贯九部。
搜雪山之秘藏。
外该七略。
壁水之典坟。
支遁天台之铭。
竺真罗浮之记。
昙赋七岭汰咏三河
宝师妙析庄生
璩公著论表集。
吞云梦如指诸掌。
加以妙持净戒如护明珠。
善执律仪譬临玄镜
禀罗云之密行。
种宾头之福田。
抚挹定水便登觉观。
高荫禅支将逾喜舍。
是以不远潇湘。
来仪沔陆。
植杖龙泉乃为精舍。
回车马首即创伽蓝。
凿岭安龛。
讵假聚砂成塔。
因山构苑。
无劳布金买地。
开士云会。
袂似华阴
法侣朋冲。
众齐稷下。
禅室晨兴时芳杜若
支提暮启暂入桃源。
香山梵响将阮啸而相发。
日殿妙音。
与孙琴而高韵。
紫盖贞松仍撝上辩。
洪崖神井即蓥高心。
故以才堪买山。
德迈同辇。
崇峰景行墙仞悬绝。
弟子业风鼓虑。
欲海沈形。
渚宫沦覆。
将历二纪。
昼倦坐驰夜悲愕梦。
未能忘怀彼我归轸一乘。
遣荡胸衿朗开三达
既念鼠弥伤鸟系。
昔在志学家传赐书。
五礼优柔三玄餍饫。
颇绝韦编构述馀绪。
爰登弱冠捃摭百家。
及乎从仕留连文翰。
虽未能探龙门而梯会稽
赋鹪鹩而咏鹦鹉。
若求其一分亦髣髴古人。
但深悟聚泡。
情悲交臂。
常欲蝉蜕俗解贪味真如。
一日郧城许修。
隗馆屈膝。
情欣系袜遇同进履。
未尽开衿遽嗟飘忽。
寻拂衣世网脱屣牵丝。
沧浪濯缨汉阴抱瓮。
行餐九转用遣幽忧。
渐悟三空将登苦忍。
梁观玉不废从师。
深涧折无妨请益。
所希弥天胜气乍酬凿齿。
雁门高论时答嘉宾。
冬暖如愿珍清轨。
室迩人遐弥轸襟带。
馀辞浅简。
望无金玉幽林。
沙门释慧命
酬书济北戴先生
夫一真常湛。
徼妙于是同玄。
万圣乘机。
违顺以之殊迹。
是以西关明道东野谈仁。
彫朴改工有无异轸。
今若括此二门。
原兹两教。
岂不归宗三转会入五乘。
藉浅之深资权显实。
斯若池分四水始则殊名。
海控八河终无别味。
檀越幼挺奇才。
夙怀茂绪
华辞卓世雅致参玄。
智涉五明学兼三教。
益矣忘。
蹈颜生之逸轨。
损之为道。
慕李氏之玄踪。
虽复六经该广百家繁富。
圣贤异准儒墨分流。
或事旷而文殷。
或言高而旨远。
莫不纳如瓶受说似河倾。
明镜匪疲洪钟任扣。
子建挹以奇文。
长卿恧其高趣。
故虽秦楚分墟周梁改俗。
白眉青盖。
龟玉之价弗渝。
栖凤卧龙。
鱼水之交莫异。
加以识蓥苦空志排尘俗。
形虽廊庙器乃江湖。
是以属叹牵丝兴言世网。
辞同应陆调合张严。
嗟失火之遽传。
悯清波之速逝。
方应濯足从道洗耳辞荣。
九转充虚四扇排疾。
然后寻八正以味一真。
解十缠而遣三患。
斯之德也宁不至哉。
贫道识难清心尘易拥。
定惭花水戒非草系。
才侔撤烛学谢传灯。
内有愧于德充。
外无狎于人世。
是以淹滞一丘寓形蓬
端居千仞托志筠
测四序于风霜。
候二旬于眺魄。
至乃夜闻山鸟仍代九成。
昼视游鱼聊追二子。
荜户弊衿。
既在原非病。
朱门结驷。
亦于我如云。
所叹藤鼠易侵树猿难静。
劳想鹫头倦鸡足。
至于林凋秋叶曾无独觉之明。
谷响春莺终切寡闻之叹。
忽承来问曲见光誉。
幽气若清音如玉。
诚复溢目致欢。
而实抚膺多愧。
虽识谢天池未辩北溟之说。
而事同泥井惭闻东海之谈。
所冀伊人于焉好我黄石匪遥。
结期明旦白驹可絷。
用永今朝善敬清猷。
时因素札言不洗意。
报此何伸。
时或以晋代谯国戴逵
今考挍行事非也。
晋书云。
大元十二年徵隐士戴逵
不久寻卒。
至梁大通三年
经一百四十三载。
命公方生。
计不相见。
又非济北明矣。
时又有沙门慧晓。
厥姓傅氏。
亦以禅绩献公
文才亚于慧命
北游齐壤居止灵岩
数十年间幽闲精业。
众初不异之也。
及乡民有任山荐令者。
晓去乡岁久思问亲亲。
行至县门使人通令。
令正对客未许进之
踟蹰之间又催通引。
客犹未散。
令且更延。
晓悟曰。
非令之为进退。
乃吾之爱憎耳。
岂乡壤之可怀耶。
省事取纸援笔。
而裁释子赋。
纸尽辞穷。
告曰。
若令问觅。
可以此文示之。
吾其去矣。
于是潜遁。
故赋云。
咄哉失念。
欻尔还觉。
是也。
及后追灵岩
穷讨不见。
出赋示僧。
方知晓之才也。
于是人藏一本。
用祛鄙吝。
晓后寻诸名岳。
养素栖心。
时复流目人世。
而还晦形幽阜。
卒不测其所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宇文寔北周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宇文寔 宋王 574年—580年
简介
宇文寔字乾辩北周宋王
周明帝宇文毓第三子,建德三年(574年)进爵为宋王
周静帝大象年间,为大前疑。
释慧瑱北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上党人
住郡之开府
元氏所建寺。
独处一房。
业禅忏。
建德六年
诏废教。
持经像。
遁深山中。
群盗谋欲劫之。
初不知也。
忽见一人长丈馀。
美髭貌。
纱帽青袍。
九环金带。
吉貘皮靴。
乘朱鬉白马。
自绝顶竟造前。
下马而挹曰。
今夜贼且至。
宜急避。
顾所居峭绝非人往来地。
而适有所值意者。
其山灵矣。
因曰。
兹方佛法残灭。
况于贫道此身哉。
苟微檀越疵庥。
有死而已。
虽欲避贼。
其将奚之乎。
其人曰。
师既以诚告。
弟子敢不听。
幸复住此无他也。
遂隐去。
是夜大雪深丈许。
异日贼谋犹未已。
山下诸村梦其神遍告曰。
贼劫师必救。
于是相戒语。
各备器仗入山。
正遇贼于途。
众奋击。
贼乃散走。
自尔恒凭之。
以进所业。
释慧瑱
上党人
奉律齐真贞确难拔。
住郡内元开府寺。
独静一房禅忏为业。
周建德六年
国灭三宝。
抱持经像隐于深山。
遇贼欲劫之。
初未觉也。
忽见一人形长丈馀。
美须面。
著纱帽。
衣青袍。
九环金带吉莫皮靴。
乘白马朱鬉。
自山顶径至前。
下马而谓曰。
今夜贼至。
师可急避。
居悬崖之下。
绝无馀道。
疑是山神。
乃曰。
今佛法毁灭。
贫道容身无地。
故来依投檀越。
今有贼来。
正可于此取死。
更何逃窜神曰。
师既远投弟子。
弟子亦能护师。
正尔住此。
遂失所在。
当夜忽降大雪可深丈许。
遂免贼难。
后群贼更往。
神遂告山下诸村曰。
贼欲劫师。
急往共救。
乃各持器仗入山。
路中相遇拒击惊散。
从此每日恒凭之安业山阜。
不侧其卒。
慧瑱
上党开元寺大德也。
通经奉律。
于世漠然。
显德中
世宗行会昌之政。
严缁度灭空门。
抱持经像。
徙居岩谷间。
盗谋往劫。
未之觉也。
忽一丈夫乘马。
自山顶下。
谓曰。
夜有寇。
宜急避。
知其为神。
合掌告曰。
国灭吾教孤穷。
故来投檀越。
仰祈庇覆。
否则守死而已。
更何窜。
是夜大雪。
贼不得进。
及霁盗复谋往。
若有人禦之者。
终不得而犯。
繇是得全。
近山之人。
多供养之。
后莫知所终。
尉迟运北周 539 — 5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9—579 【介绍】: 北周代人
尉迟纲子。
西魏时以父勋封安喜县侯
北周孝闵帝被废,奉命迎宇文毓(明帝),以定策勋,进爵周城县公
武帝时,兼职文武,甚见委重。
宇文赟(宣帝)在东宫,亲狎谄佞,右宫正以匡弼之。
建德三年卫剌王宇文直举兵反,攻肃章门闭门拒守,不得入,遁走。
武帝嘉之,授大将军,累迁同州刺史进爵卢国公
宣帝即位,授上柱国
数进谏,反遭疏忌。
王轨被杀,惧祸,出为秦州刺史,以忧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秦荣先北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上郡洛川人
性至孝,遭父丧,哀慕不已,遂以毁卒。
明帝嘉之,下诏褒其美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菩提流支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僧人
一作菩提留支,意译道希
天竺人
学宗世亲大乘瑜伽,通三藏,工咒术。
神悟聪敏,洞善方言。
北魏宣武帝永平初洛阳,住永宁寺,率领七百梵僧,主持翻译佛经。
后随东魏邺城,继续译经,前后近三十年。
有《入楞伽经》等三十部,一百零一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道希
遍通三藏。
妙入总持。
志在弘法。
永平初
东臻洛都
宣武皇帝处之永宁大寺
时梵僧七百。
推为元匠。
初翻十地。
笔受
孝静帝
迁都漳邺。
历天平二十馀年。
出佛名入楞伽法集深密等经。
胜思惟大宝积法华涅槃等论。
沙门僧朗湛侍中崔光笔受
凡三十九部。
一百二十七卷。
时信士李廓撰众经目录。
其标拟流支尤悉。
尝谓其所居之室。
经论梵夹殆盈万。
所翻藁本。
满一间屋。
然而神悟聪敏。
洞善方言。
妙工祝术。
尝漱灌。
人无为汲者。
因作梵语。
指并。
才数遍。
水上涌井栏。
就酌用之。
菩提流支
魏言道希
天竺人也。
遍通三藏。
妙入总持。
志在弘法广流视听。
遂挟道宵征远莅左。
魏永平之初
来游东夏
宣武皇帝
下敕。
引劳。
供拟殷华。
处之永宁大寺
四事将给七百梵僧。
敕以留支为译经之元匠也。
其寺本孝明皇帝熙平元年
灵太后胡氏所立。
在宫前阊阖门南御道之东。
中有九层浮图。
架木为之。
举高九十馀丈。
上有金刹复高十丈。
出地千尺。
去台百里已遥见之。
初营基日掘至黄泉。
获金像三十二躯。
太后以为嘉瑞。
奉信法之徵也。
是以饰制瑰奇穷世华美。
刹表置金宝瓶。
容二十五斛。
承露金盘一十一重。
铁锁角张。
盘及锁上皆有金铎。
如一石瓮。
九级诸角皆悬大铎。
上下凡有一百三十枚。
其塔四面九间。
六窗三户。
皆朱漆扉扇。
垂诸金铃。
层有五千四百枚。
复施金铎铺首。
佛事精妙。
殚土木之工。
绣柱金铺惊骇心目。
高风永夜铃铎和鸣。
铿锵之音闻十馀里。
北有正殿。
形拟太极。
中诸像设金玉珠绣。
作工巧奇冠绝当世。
僧房周接千有馀间。
台观星罗参差间出。
彫饰朱紫缋以丹青。
栝柏桢异草丛集。
院墙周匝皆施椽瓦。
正南三门楼开三道三重。
去地二百馀尺状若天门
赫奕华丽。
夹门列四力士四师子。
饰以金玉庄严焕烂。
东西两门例皆如此。
所可异者。
唯楼两重北门通道但路而置。
其四门外树以青槐
亘以渌水
京师行旅多庇其下。
路断飞尘不由渰云之润。
清风送凉岂藉合欢之发。
乃诏中书舍人常景制寺碑。
河内人
敏学博通知名海内。
太和十九年
高祖擢为修律博士
有诏令刊定条格。
永成通式。
乃商攉今古。
条贯科猷。
即魏律二十篇是也。
历官中书舍人黄门侍郎秘书监幽州刺史
居室贫俭事若农家。
唯有经史盈车。
所著文集百馀篇。
给事中封炜伯
作序世。
寺既初成。
明帝太后共登浮图。
视宫中如掌内。
下临云雨上天清朗。
以见宫内事故。
禁人不听登之。
自西夏东华游历诸国者。
皆曰。
如此塔庙阎浮所无孝昌二年
大风拨屋拔树。
刹上宝瓶随风而堕入地丈馀。
复命工人更安新者。
至永熙三年二月
为天所震。
登淩云台望火。
南阳王宝炬录尚书长孙稚
将羽林一千来救。
于斯时也。
雷雨晦冥霰雪交注。
第八级中平旦火起。
有二道人不忍焚烬投火而死。
其焰相续经馀三月
入地刹柱乃至周年。
犹有烟气。
其年五月
有人从东莱郡至云。
见浮图在于海中光明俨然。
同睹非一。
俄而云雾乱起失其所在。
至七月
平阳王侍中斛斯椿所挟。
西奔长安
至十月
洛京迁于漳邺。
先时流支奉敕。
创翻十地。
宣武皇帝命章一日亲对笔受
然后方付沙门僧辩等。
讫尽论文。
佛法隆盛俊蔚然。
相从传授孜孜如也。
又敕清信士李廓。
撰众经录。
廓学通玄素条贯经论。
雅有标拟。
故其录云。
三藏流支自洛及邺。
爰至天平二十馀年。
凡所出经。
三十九部。
一百二十七卷。
即佛名楞伽法集深密等经。
胜思惟大宝积法华涅槃等论是也。
沙门僧朗道湛。
侍中崔光笔受
具列唐贞观内典录。
廓又云。
三藏法师流支房内经论梵本。
可有万甲。
所翻新文笔受藁本。
满一间屋。
然其慧解与勒那相亚。
而神悟聪敏。
洞善方言兼工咒术则无抗衡矣。
尝坐井口。
澡罐内空。
弟子未来无人汲水。
流支乃操柳枝聊撝井中。
密加诵咒才始数遍。
泉水上涌平及井栏。
即以钵酌用之盥洗。
傍僧具见莫测其神。
咸共嘉叹大圣人也。
流支曰。
勿妄褒赏。
斯乃术法。
外国共此方不习。
谓为圣耳。
惧惑世网遂秘不宣。
于时又有中天竺僧勒那摩提
魏云宝意
博瞻之富理事兼通。
诵一亿偈。
偈有三十二字。
尤明禅法意存游化。
正始五年初届洛邑
译十地宝积论等大部二十四卷。
又有北天竺僧佛陀扇多
魏言觉定
正光元年
至元象二年
洛阳白马寺邺都金华寺
译出金刚上味等经十部。
当翻经日。
洛阳内殿。
流支传本。
馀僧参助。
其后三德乃徇流言。
各传师习不相询访。
以弘法之盛。
略叙曲烦。
敕三处各翻讫乃参校。
其间隐没互有不同致有文旨。
时兼异缀。
后人合之共成通部。
宝唱等录。
宝意沙门神理标异。
领牒魏词偏尽隅隩。
每令讲华严经。
披释开悟精义每发。
一日正处高座。
忽有持笏执名者。
形如大官云奉天命来请法师讲华严经曰。
今此法席尚未停止。
待讫经文当从来命。
虽然法事所资独不能建。
都讲香火维那梵呗咸亦须之。
使者即如所见讲诸僧。
既而法事将了。
又见前使。
云奉天命故来下迎。
含笑熙怡告众辞诀。
奄然卒于法座。
都讲等僧亦同时殒。
魏境闻见无不嗟美。
时又有沙门法场于洛阳长者问经一卷。
虽阙传对而是正文。
法上录。
熙平元年
有南天竺波罗柰城婆罗门。
姓瞿昙氏
名般若流支。
魏言智希。
元年兴和末
邺城
译正法念圣善住回诤唯识等经论。
凡一十四部。
八十五卷。
沙门昙僧昉笔受
当时有沙门菩提流支与般若流支前后出经。
而众录传写率多轻略。
各去字但云流支。
而不知是何流支。
迄今群录译目相涉难得详定。
期城郡杨衒之
撰洛阳伽蓝记五卷。
故其序略云。
三坟五典之说。
九流百氏之言。
并理在人区而义非天外。
至如一乘二谛之言。
六通三达之旨。
西域备详东土靡记。
若夫顷日感梦满月流光。
阳门饰毫眉之象。
夜台图绀发之形。
尔来奔竞其风遂广。
至如晋室永嘉寺。
惟有四十二。
皇魏受图嵩洛京寺出馀千数。
王士庶笃信经营。
名僧异瑞纷纶间起。
今采摘祥异者。
具以注之。
文多不载。
时西魏文帝大统中
丞相宇文黑泰。
兴隆释教崇重大乘。
虽摄总万机而恒扬三宝。
第内常供百法师
寻讨经论讲摩诃衍
又令沙门昙显等。
依大乘经。
撰菩萨藏众经要及百二十法门。
始从佛性终尽融门。
每日开讲。
即恒宣述以代先旧。
五时教迹迄今流行。
香火梵音礼拜导。
咸承其则。
山东江表乃称学海。
仪表有归未能逾矣。
至周文帝二年
有波头摩国律师那跋陀罗
周言智贤
共耶舍崛多等。
译五明论。
谓声医工术及符印等。
沙门智仙笔受
武帝天和年。
有摩勒国沙门达摩流支。
周言法希。
奉敕为大蒙宰晋阳公宇文护
译婆罗门天文二十卷。
又令伽陀国禅师阇那耶舍。
周言藏称。
共弟子阇那崛多等。
于长安故域四天王寺。
天子问经六部
沙门圆明道辩
城阳萧吉笔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沈重南梁 500 — 5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0—583 【介绍】: 南朝梁吴兴武康人字子厚,一作德厚
好学,博览群书。
武帝时,任五经博士
元帝即位,至江陵
承圣三年西魏攻占江陵,立萧察为后梁主,留其事,累官至都官尚书,领羽林监
北周武帝慕其名,致书礼聘,诏令讨论《五经》,校定钟律。
授以骠骑大将军露门博士
讲述经义,为儒林所重,推为当世儒宗。
后复归,拜散骑常侍太常卿
有《周礼义》、《毛诗义》、《周礼音》、《毛诗音》等。
全梁文·卷六十八
重字子厚吴兴武康人中大通中国子助教,后除五经博士
元帝即位,迎致江陵
江陵陷,留事宣帝,累迁都官尚书,领羽林监
周主宇文邕聘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露门博士,还事明帝,拜散骑常侍太常卿
至隋开皇三年卒,年八十四,赠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许州刺史,有《毛诗义疏》二十八卷,《周礼义疏》四十卷,《礼记义疏》四十卷,《乐律义》一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薛端北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河东汾阴人字仁直本名沙陀
世为河东著姓。
少有志操,励精笃学。
年十七,司空高乾辟为参军
以天下纷乱,弃官归乡里。
后归宇文泰,为大丞相府户曹参军
西魏文帝大统三年,从宇文泰东魏大战,擒东魏窦泰,复弘农,战沙苑,以功累迁军司马,加侍中骠骑大将军,进爵为侯。
赐姓宇文氏,赐名端
北周孝闵即位,除工部中大夫,进爵为公。
晋公宇文护废帝不附从,出为蔡州刺史,有惠政,寻转基州刺史
未几卒,年四十三。
遗诫薄葬。
全后周文·卷六
字仁直河东汾阴人,魏常主守孝通从子,本名沙陁
司空高乾辟为参军,赐爵汾阴县
弃官。
大统中征为大丞相府户曹参军,加冠军将军中散大夫,进爵为伯,转丞相东阁祭酒,加本州大中正,迁兵部郎中改封文城县伯,加使持节平东将军吏部郎中,出为李弼行军长史,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转尚书左丞,进吏部尚书赐姓宇文氏
恭帝末拜军司马,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进爵为侯。
孝闵受禅,除工部中大夫,转民部中大夫,进爵为公,出为蔡州刺史
明帝初转基州刺史,卒,谥曰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独孤信北周 503 — 5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3—557 【介绍】: 北周云中人本名如愿
善骑射北魏孝明帝正光末与贺拔度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
后为武卫将军大都督
入朝,后单骑从魏孝武帝西迁,进爵浮阳郡公,时荆州东魏荆州刺史
东魏高敖曹侯景等攻荆州,遂奔梁。
西魏文帝大统三年归,从宇文泰征战,以功累除陇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
示礼教,劝农,州以富实,流民归附。
宇文泰以其著遐迩,赐名信
闵帝即位,迁太宗伯,进封卫国公
旋为宇文护所逼,自杀。
长女为北周明帝后,四女为唐高祖母,七女为隋文帝后,历周、隋、唐三代为外戚。
隋文帝追谥景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璠北周 510 — 5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0—568 【介绍】: 北周沛国沛人字宝义
少好读书,兼善文笔,为梁上黄侯萧晔所器重。
梁,元帝时宜丰侯萧循雍州刺史平北府司马。
旋在南郑宇文泰,以为中外府记室,迁黄门侍郎
明帝时官内史中大夫,掌制诰,在职不合于时,左迁同和郡守,善抚羌民。
有《梁典》。
全后周文·卷十九
字宝义沛国沛人,徙居广陵,仕为王国常侍,出为萧循北徐州主簿记室参军,领刑狱。
梁州,复为参军,领南,补华阳太守
元帝承制,授树功将军镇西府咨议,仍为平北府司马。
武陵王纪称制,召为中书侍郎,又以为黄门侍郎,复以为随郡王府长史,加蜀郡太守
寻降于魏,为文帝中外府记室,迁黄门侍郎仪同三司明帝初授内史中大夫封平阳县子,左迁同和郡守,后为陈公纯陇右总管府司录天和三年卒,有《梁典》三十卷,《集》二十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迁哲北周 511 — 5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1—574 【介绍】: 北周安康人字孝彦
东梁州刺史
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降于宇文泰
以战功授直州刺史
田弘同讨信州北周明帝初,授信州刺史
武帝天和三年进位大将军
封安康郡公
性华侈,妾媵百数,第宅无数。
卒谥壮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庾信北周 513 — 5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3—581 【介绍】: 北周南阳新野人字子山
庾肩吾子。
文藻绮艳,与徐陵齐名,时称徐庾体
起家湘东常侍,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
侯景建康江陵奉使西魏,被留不返。
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入周,封临清县
明帝武帝皆好文学,并恩礼之。
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
官至司宗中大夫,以疾去职。
其《哀江南赋》为思恋故土之传世名篇。
有《庾子山》辑本。
全后周文·卷八
字子山南阳新野人梁中书令肩吾子。
湘东常侍,转安南府参军,累迁尚书度支郎中通直员郎,出为郢州别驾,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
台城陷,奔于江陵
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常侍
聘魏,留不遣。
江陵陷,仕,为使持节抚军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周受禅,封临清县,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拜洛州刺史,征为司宗中大夫大象初以疾去职,隋开皇初卒,有《集》二十一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崔彦穆北周 ? — 5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1 【介绍】: 北周清河东武城人字彦穆
北魏孝庄帝永安末,除司徒参军事
西魏文帝大统三年,率众攻克荥阳,杀颍川刺史,投奔西魏,为荥阳郡,加使持节车骑大将军
宇文泰令入幕府,兼掌文翰。
于谨攻破江陵
北周明帝初,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尝奉诏使陈、北齐。
北周末,宣帝死,杨坚专政,司马消难等起兵反。
彦穆从讨,事平,为襄州刺史进爵东郡公
卒于隋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宇文护北周 515 — 5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5—572 【介绍】: 北周代郡武川人鲜卑族,字萨保
宇文颢少子。
从其叔宇文泰征战,有功。
西魏时大将军司空
恭帝三年,继宇文泰西魏朝政。
次年,拥宇文觉(孝闵帝)登天王位,建北周,自任大冢宰封晋国公,专权。
旋废孝闵帝,立明帝宇文毓;又杀明帝而立武帝宇文邕
后为武帝所杀。
谥荡
全后周文·卷四
字萨保文帝兄子,永熙末都督,以迎孝武功封水池县伯大统初通直散骑常侍征虏将军,进爵为公,迁镇东将军大都督,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骠骑大将军开府进封中山公,迁大将军
六官建,拜司空,寻为柱国
周受禅,拜大司马封晋国公,拜大冢宰,寻行弑立事。
明帝即位,拜太师,复行弑立事。
武帝即位,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天和七年伏诛,建德三年谥曰荡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褒北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琅邪临沂人字子渊
王规子。
博览史传,尤工属文。
起家秘书郎
梁元帝时侍中,累迁吏部尚书左仆射
梁元帝西魏,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北周,为内史中大夫小司空
明帝文学,以庾信才名最高,特加亲待。
武帝亦重之。
官至宜州刺史,卒年六十四。
有《王司空集》辑本。
全后周文·卷七
字子渊琅邪临沂人梁散骑常侍规子。
秀才,除秘书郎,转太子舍人,袭爵南昌县,迁秘书丞,选为宣成王文学,迁安成郡
元帝承制,转智武将军南平内史,及即位,拜侍中,累迁吏部尚书左仆射
江陵陷,入魏,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周受禅,封石泉县
明帝即位,加开府保定中除内史中大夫
东宫建,授太子少保,迁小司空,寻出为宜州刺史
有《集》二十一卷。
(案:《周书·王褒》。
建德已后凡大诏册,皆令具草,张薄据之,以建德元年三月癸亥诏、三年二月乙卯诏、六月戊午诏凡三首,编入集。
建德诏见存三十二首而张溥仅取三首,何所据乎?
今以建德诏编入武帝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